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体育新闻 > 正文

如何寻找热点事件之外的新闻评论选题

类别:体育新闻 日期:2018-6-19 8:07:32 人气: 来源:

  我在评论课上讲到评论的选题,总是将选题的类型分成“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和“周期性选题”来讲的。但我现在则更为清晰地意识到,与那些不同选题类型所标志的外在特点相比,不同议题的产生过程、途径,以及议题设置的主体,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也就是:到底是谁向提起了某个议题,让人们关注、思考某个事物?是具有强大力的新闻,还是那个静观默察的评论作者?

  事实上,被我们看作是“事件性选题”的,除了议论的对象具有“事件”的特点之外(比如,时间、空间的集中,有冲突感,有时效性),也恰好是被新闻报道的新闻事实。这样的选题,实际上是由新闻为提出(设置)的议题。而那些“非事件性选题”,除了其议论的对象不具有“事件”的特点之外,往往也正是没有被新闻所报道,而由评论的作者在。尽管后者缺少吸引的事件性因素和新闻的广泛,但从议题的丰富性来说,后者无疑是一种贡献。因为,提供议题,就是为提供思考空间;拓展议题,就是拓展的思考空间。

  然而,如果没有借助人们对于“事件”天然的兴趣;如果没有借助新闻对“事件”的报道已经在社会中聚集了的关注度,把一个严肃的议题推向并不容易。只要我们略作观察或略作统计,即可看到:如今上绝大多数的评论议题是由的新闻报道引发的。它们的可靠性已由背书,并经,构成了评论文本的语境——因此也减轻了评论对于事实性信息的陈述负担。这也是新闻报道构成新闻评论选题主要来源的重要原因。它既可能影响到评论作者的选题倾向;也可能影响到评论编辑的选稿倾向。这两种都不利于事件性新闻之外的议题成为评论选题。

  因此,在这里,既需要评论作者对自己观察思考形成的议题有信心,有突破上述障碍,吸引人们关注的表述能力;也需要评论编辑对于新闻报道之外的选题有足够的和判断力。当然,自己处于观点“把关人”的评论编辑和作者,有天然的便利在新闻报道之外向提供议题,尽管这也需要他们顶住受众关注度的。因为,在新时代,移动终端的流量可能反向地影响传统的评论编辑对选题的信心。

  作为一名评论教员,我在学生的评论作业中看到“据报道”的评论也更多一些。我担任过一些大学生评论大赛的评委,在参赛作品和获作品中看到的“据报道”也更多一些。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对社会的观察机会本来就少。但是,在某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的入围中,我看到了一篇《农村孩子为何不再想着把握上学机会》,其中给我突出印象的,是作者自己的观察:

  “我自己没有在农村学校上过学,对乡村教育也没有做过专门的调研,对相关的问题了解不多。可是,暑假回家,见到的一些人和听到的一些事,让我很惊讶,上学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说竟然那样痛苦,或许,这是他们辍学的重要原因。

  家里的夏夜,会有很多人分散在小城的各个角落卖烤玉米。他们中,有一个19岁的女孩,跟男朋友一起卖烤玉米。女孩说,自己初三没读完就不读了……。”

  这篇评论因为没有依托新闻事件,等于自己提出一个议题,它在新闻上得到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是,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位作者的认识态度。他(她)用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具体案例,把读者直接带到乡村,带到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情境之中,在这个问题涉及的真实的人们的选择情境中进行思考。这样一种认识态度,是值得鼓励的。

  的思考,可能应当从的观察开始。中国青年报的评论部主任冯雪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珍视那些关乎“小我”的表达》,概括了她对于自己编辑的评论版“青年话题”在选题上的思考。这篇文章其实正是对这一类“非事件性选题”的价值的肯定。这里的“小我”指的正是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到的社会——在新闻报道之外所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的社会。

  从评论教学的角度,我们作为评论教员,也应当引导同学留意观察报道和评论中那些“非事件性选题因素”。

  在今年9月的课堂上,我和同学们分析讨论的一篇评论《南方养殖业向东北转移,绕不过环保问题》,开头写道:

  “近日,在湖南桃源县召开的2017中国生态养殖技术创新大会上,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处李尚民表示,“当前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中,部分地区的畜禽养殖规模超出土地、水资源等可承受范围,特别是南方水网地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向东北三省等转移”。

  作为东北人,我对养殖业从南方向东北转移,在上,同样有很大忧虑。不过,对于这事,也不必一口回绝,还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

  有同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开头虽然提及一个会议的新闻,但作者议论的则并不是这个会议,而是会议中一种观点,而这种观点则反映了畜牧产业转移可能形成的某种趋势。无论是某种观点还是某种趋势,它们都不是我们所说的“事件”。

  这是看得很清楚的一种判断标准,在这种标准中,同学更看重的是作者议论(认识)的实际对象——一种具有行政背景的观点和事物发展可能的趋势,而不是作为这个对象背景的新闻因素。

  实际上,对于那个会议,中国报、澎湃新闻和中国证券网都有报道。但只有澎湃新闻把“南方养殖或可向东北转移”列于标题中。——这本身是就是在向社会提供“非事件性”的公共议题。

  澎湃新闻值得肯定。它反映了一家转型之后的主流,在新中仍然能够把握公共生活中严肃问题的定力。接下来就要靠那位评论作者的敏锐了。

  他反驳的观点和论证,增加了这个话题的冲突性;他以质疑的立场推动了这个议题,把它由行业信息或行业动态推向社会。这正是这一类选题的价值,无论我们把它称作“非事件性选题”还是叫做别的什么。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报道无疑是公共议题的主要提供者。而新闻报道往往偏爱“事件性新闻”。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思考范围受限于新闻报道的视野和标准,受限于事件性新闻所触及的思考范围,那么社会的公共思考就不仅是有局限的,也是局限于“已然”的、突出性的事实的;也就投射不到那些潜在的、未能成为“事件”,却又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事物。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 推荐阅读325游戏 (www.325qp.net)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台北溜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