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评论文章,文章刊发于2018年10月21日《 青年报》第A2版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国内外目光再次聚焦海南。海南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贸区,成立于中国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被视作中国深化、扩大的前沿阵地,透过海南自贸区的发展举措,可以大致窥见中国下一个40年的思。
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关键之一,应当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自由港。自贸区(港)建设需要更的政策、更良好的营商、更充沛的资本等诸多要素的汇集,但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有利于以国际高端人才汇聚带动技术、资本等要素汇聚,以国际高端人才的自由流动,助推海南全岛营商的优化。
回顾40年历程,可以得出许多经验,比如要不断解放思想、市场化方向等,还有一条重要经验不容忽视,那就是要不断激发和人的创造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产业在全球孕育兴起,人才愈来愈成为、各地区、各城市争抢的战略资源。
人才对海南自贸区(港)的发展更是尤为关键。尽管海南自贸区(港)拥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后发优势,但相比内陆省份,海南缺乏足够的人口基数支撑——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在《总体方案》发布会上也提到,人才是海南省的短板之一。上海自贸区依托的长三角常住人口约为1.5亿,广东自贸区依托的珠三角常住人口为5700多万,而目前海南省全岛常住人口不足1000万。
相较之下,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港)的建设经验应当更值得海南借鉴。新加坡与海南一样,都具备临海优势,位于国际航道沿线节点,发展依托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基数有限,不适宜发展资源密集型或人力密集型产业。新加坡时,全国总人口不足200万,现在常住人口也仅有500多万,但经过多年发展,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位居全球前两位,同时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国际化旅游城市、世界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和生物医药中心。
新加坡获得如此成就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树立了“人才立国、人才”战略。从国家治理到产业发展,新加坡都聚集了一批推背图 详解精英人才和专业人才,从而了高效率运转和重点产业快速崛起。在德科集团开展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调查中,新加坡连续5年获得全球第二名,凸显了新加坡在人才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南自贸区(港)应认线年来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使用上的经验,用好用足自贸区(港)的政策,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大突破,将海南自贸区(港)打造成多元共融、宜居宜业、创新发展的国际高端人才自由港。
首先,要在海南营造尊重人才、包容的社会氛围。海南有着移民文化的基因,对于人才有着包容的心态,建省办特区以来,接纳了几百万的外来移民。今年5月,海南发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下一步,海南要继续移民文化传统,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和建设,让外来移民和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在、平等、平安的中和谐相处、融合发展。
其次,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契机,为人才搭建广阔发展平台。综合评估优劣势,海南应该走轻人力重人才、轻资本重技术、轻货物贸易重服务贸易的发展线。《总体方案》提出,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学安排海南岛产业布局。海南可积极利用自贸区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等政策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引进外资产业集团等方式“筑巢引凤”。
再次,要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发展,在海外人才出入境、纳税、教育、医疗等领域与国际接轨。《总体方案》提出,提高外国人才工作便利度,开展国际人才管理试点,下一步在出入境方面,可为来海南工作的海外人才提供商务签证、就业签证、创业签证、实习签证等不同类型的工作签证。此外可引入市场化机制,为海外人才提供高水平、类海外的生活保障,实现宜居宜业的目标。
海南自贸区(港)承担着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门户的,为此应敢于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突破创新,使海南自贸区成为活力迸发、优美、人才向往的国际高端人才自由港。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