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极限运动 > 正文

用户登陆

类别:极限运动 日期:2020-7-23 8:22:51 人气: 来源:

  张家界天门景区翼装飞行事件不断发酵,网络社交平台上已掀起一场关于极限运动旅游的大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疑问:近两年迅速蹿红的这一旅游新业态,是否已足够完善到可以向大众普及?

  5月20日,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大型景区引入了极限运动项目,覆盖翼装飞行、速降、蹦极、跳伞、高空滑索、滑翔伞等多个类型,其中更有约10个景区都了近期刚刚登上热搜的“悬崖大秋千”,部分旅行社也推出了以极限运动为主题的旅游线等产品。

  在业内看来,在极限运动旅游迅速从小众消费“出圈”、成为地方旅游市场新卖点的同时,这种系数极高的新业态,也对景区安全管理、游乐设施制造等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制造噱头就盲目上马的所谓“网红”极限运动项目,不仅无法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反而可能会令景区的经营负担更加沉重。

  在近期引发热议的视频《后浪》中,频繁闪现出热衷跳伞、攀岩等极限旅游项目的年轻人们的身影,让供给端愈发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走出小众消费领域。然而,张家界天门景区翼装飞行事件的出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正视起这个新兴的市场,似乎与“成熟”之间的距离还十分遥远。

  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已公开宣布引入极限运动项目的景区就有至少40个。北至内蒙、南到海南,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蹦极、攀岩,到近几年成为新晋网红的悬崖大秋千、速降、高空飞越等,各类极限运动旅游项目遍布各地的自然景区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在我国的四川、云南、重庆、广西桂林等地,这类项目分布相对集中。

  以悬崖大秋千为例,目前已开展此类项目的景区包括十渡风景区仙西山水洞寨、重庆丰都九重天、贵州贵阳“猴耳天坑”等10处左右,其中有约一半都位于重庆。近期因一则视频在网上走红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秋千”就位于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曾提出,将以极限运动旅游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旅游产业。比如去年贵州省就公开表示,当地体育局和文旅厅将加快推动《贵州高桥极限运动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而在此前举办的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极限运动赛事FISE体育运动投资运营公司亚太区总裁Mathieu Clavier也提出,极限运动不仅能打造体育赛事的城市名片,更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旅游标志。

  其实,目前业界对于极限运动旅游的定义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资深极限运动旅游专家黄亮表示:“跳伞、高海拔的户外登山、翼装飞行、桨艇式,单次乘坐1至2人的漂流、山区户外的攀岩、滑‘野雪’、攀冰都属于极限运动。而带有这些活动的行程就是极限运动旅游。但大型悬崖秋千、蹦极等项目,更多的属于刺激性较高的游玩项目。”然而,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从广义上来说,不少网友也认为,蹦极、大秋千、滑索、翼装飞行、跳伞等系数相对较高的项目都属于极限运动的范畴内。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就表示,当极限运动与旅游融合后,这类项目就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如蹦极、滑索等项目,也可以称之为“极限运动旅游”项目。

  “近几年‘极限运动旅游’火‘出圈’,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各种短视频在新平台上的广泛。” 乔表示,虽然早年间我国就有景区尝试引入极限运动在,但近两年,一些网红旅游项目的出现催生了这类项目出现集中上马的现象。还有资深景区经营者告诉商报记者,近期极限运动项目之于景区,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网红经济”,新景区可以利用其迅速打开市场,传统景区也可通过极限运动“刷刷存在感”。

  乔认为,对于景区来说,极限运动项目因刺激性较强、能博人眼球,可引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而正因如此,它也成为部分景区营销重要手段。商报记者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搜索后发现,“重庆秋千”等相关视频关注热度均较高,部分视频播放量已超百万次,不少网友留言评论表示很想“挑战”、“期待中”。

  然而,多位专家也表示,极限运动旅游项目究竟有多大的“带客能力”,还要看景区的具体类型。黄亮向商报记者介绍,如攀岩、翼装飞行等对专业性、自身综合素质、装备有较高要求的活动,的途径多为“驴友”圈、协会,以及专门的户外运动公司等层面。“这类极限运动其实还比较小众,更多的是有这一爱好的人或进行线规划,而景区则只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真正由景区组织的极限运动数量并不多,涉及的客数量也比较小众。”他举例称,以攀岩为例,包括室内攀岩在内,参与过这项运动的人,真正愿意到户外岩石或山林攀岩的,大约只有10%。其中真正花费时间进行规划线,购置设备的,可能只有1-2成了。

  “不可否认,在主打刺激体验的景区内,游客确实更倾向于体验这类项目,排队时间较长的也往往都是极限运动类项目。”乔分析称,虽然这类项目能够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并为客流量,但整体来看,仅冲着“打卡”极限运动前往景区旅游的游客到底有多少,还有待观望。上述资深景区经营者直言,从目前同行的运营情况来看,引入极限运动的景区,基本只有在项目宣传初期会形成暂时性的、较明显的流量增长,但随着游客新鲜度逐渐下降,刘硕和关昕尤其是其他景区也引入类似项目之后,极限运动能为景区带来的二次消费增量就十分有限了。

  有旅游景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丰富景区内的旅游产品,该景区引入滑索等刺激性项目已有3-4年的时间,但目前景区的主要收入还是以门票为主,引入项目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2成左右。“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前来游玩的游客年龄群体很广,但真正选择刺激类项目的游客则有限,基本集中在年轻客群,占游客总量的比重并不大。”该负责人表示。

  归根结底,人们对于高风险的极限运动旅游,最关注的还是经营方、投资者能否守住安全这一底线月以来,我国景区极限运动项目就已至少出现过3次安全问题。

  国内游乐设施设备资深专家、季高集团总裁李慧华介绍,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的游乐设施设备市场中,制造、销售高系数大型设施设备的本土企业并不多,但目前我国对于大型游乐设施已有专门安全规范,并且是强制认证标准,不论是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海盗船还是空中滑索等都属于特种游乐设备,没有通过上述安全规范认证都是不能运营的。

  “然而,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行业,市场的发展永远是快于行业标准认定的。”李慧华直言,尤其在当前极限运动旅游业态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不能排除有一些新兴项目在国内还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和监督机制。李慧华表示,目前大型设备前期投入和成本都要比小型设备大的多,按照,前者不仅要有专人进行、每年复检,而且就连运营人员也需持证上岗。

  不过,有知情人士告诉商报记者,为开展攀冰项目,一些景区会在岩石进行加工形成冰面后对游客,虽然景区也会配备巡视员、安全员,但这类运动专业性较高,只有专业人员才有充分地能力进行安全防护。“我国的景区在开展极限运动方面,仍处在摸索阶段,有的景区甚至还在和参与者‘取经’。对于景区来说,极限运动项目一旦出现事故,就将带来‘性’的打击,所以景区开展这类活动一定要谨慎。”该知情人士表示。

  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进一步指出,部分挑战性较高的项目,并不是完全适合大众的,即便如此,景区在引入新兴项目时需进一步加强监管,设立准入门槛,并定期进行“抽查”,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在李慧华看来,在当前国内景区门票降价甚至是去门票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一些刺激性的网红极限运动项目来制造话题,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获取一定的流量,很多景区都扎堆入局,但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能分到这一杯羹。他表示,在当前旅游需求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景区要拓展收入来源、提高二次消费,需通过度假化转型增加内容,形成两日游甚至多日游的吸引力。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也表示,目前国内景区点大部分以门票经济为主,引入的“网红”刺激类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滑索、玻璃栈道等项目更是频繁、扎堆出现。他进一步分析,未来景区应注重开发多样性内容产品,以自身特色来“留住”游客。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台北溜冰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