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984Parkour又称跑酷,8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项极限运动,这个字源于法文“parcourir”,直译就是“到处跑”,包含了“超越障碍训练场”之意。这项极限活动进入中国后,玩家根据其发音将其直译为跑酷。跑酷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
带着对跑酷运动的好奇,记者走进了我市首家跑酷俱乐部———cc-parkour俱乐部,专访该俱乐部负责人之一的Hang,渐渐的跑酷这项极限运动的神秘面纱也被彻底撩起。
和国内许多跑酷爱好者一样,Hang迷上这项运动也是因为吕克·贝松的电影《B13》。2006年6月份,Hang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跑酷,电影中男主角大卫(跑酷运动的创始人)如风般穿梭于城市之间时的敏捷动作,将Hang完全迷住了。
2006年10月1日国庆节,在家闲着无聊的Hang在后勤工程学院内,找了一堵矮墙,训练他生平第一个跑酷动作“挂墙”(快速翻墙动作的一个基本动作)。据Hang回忆:“在电影里,看到男主角一跃跳上五六米高的墙,双手轻松抓住墙壁上缘,双脚轻轻一蹬人就越过去了。当时我找了一个仅有1米4高的一堵墙,刚一跳上去还没有等我抓住墙壁上缘,人就滑了下来,挂墙动作完不成,更别说后面的翻越动作了,当时真的没想到一个电影里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居然完成起来那么难。”
2007年1月某一天,Hang与另外七八个玩跑酷的朋友,第一次搞“街秀”。当天下午他们过三峡广场时,人群的拥挤一下子激发了他们想秀一把的。Hang第一个跳上一个高两米的水泥雕塑柱子,并且身手矫健的从一个柱子跳到了4米开外的另一根柱子上,那一瞬间,市民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当然也有骂人的,一位老大妈就说了一句:“一群神经病,有不好好走,非要翻这么高过跳,把我心脏病都吓出来了。”
这位老大妈把这项极限运动看作是“非主流”、“脑残”者玩命的“致命游戏”。其实不然,Hang告诉记者:“这项运动要求你眼前的障碍物,‘挑战它’,不断的超越,这是一项非常积极向上的运动。”据Hang介绍,跑酷运动装备很简单,一件T恤衫,一双轻便的跑步鞋以及一条运动裤。运动的时候,身体就像在驾驶舱的感觉一样,你会突然发现你能控制自己瞬间腾空的身体。这需要结合灵活性和控制性。跑、跳、撑、攀爬、翻滚以及其他一些方法都可以利用,而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决不被障碍物所阻碍,无论它是墙、、栅栏、树木、岩石、交通工具、壕沟等。
Hang还告诉记者:“跑酷作为极限运动中的一种,不仅是对者移动技巧的训练,更是一门移动的艺术。优美而富有控制力,具备运动的高效性,同时进行的展现。”
跑酷这项运动在2000年前后传入我国后,并没能很快在国内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人认为跑酷非常。但是并非如此。据Hang介绍:“跑酷并不是一项的运动,我们平日有成千上百次的反复训练。同时,跑酷也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
任何极限运动都是有防护措施的,比如徒手攀岩、小轮车、轮滑等。跑酷同样如此,在跑酷过程中由于不需借助道具或外来力量来开展运动,因此很多动作都是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比如跑跳过程中你感觉自己跳不过去,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收腿。虽然跑酷运动中也有人受伤,但是并不是跑酷这项运动本身,而是要看你是否建立正确的意识和防护意识。
据了解,在重庆参与过跑酷训练的人数上千,但长期训练的人不到50个。据Hang介绍,他曾经在2006年组建过最早的一支跑酷俱乐部———“隼”,因为跑酷训练过于艰苦和枯燥,大部分队员仅练四五个月之后就没有下去,最终“隼”俱乐部在2007年初解散。
奥运会后,全民健身的热潮再次在重庆掀起,2008年底Hang与另外几个朋友重新组织了名为“CC-Parkour”的跑酷俱乐部,拥有固定会员60人,俱乐部在四公里租用了一个仓库,将它改建成了训练。
据悉,为推广这项运动,Hang将在渝中区区委的帮助下,11月8日在解放碑步行街举办首届Parkour交流大赛,将有来自、法国等国家的10位高手展示跑酷技艺。本版文/记者 黄德强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