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开阔与发展,轮滑这一项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欢迎,随着轮滑运动不断的发展,轮滑由过去的小众爱好,变成了大多数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也登上了国际赛事的舞台。
2016年南京速度轮滑世锦赛,中国队以一金三银两铜的总成绩位居牌榜第九;2017年南京全项目世界轮滑锦标赛,中国队以九金五银三铜的总成绩位居牌榜第五,可惜的是,速度轮滑项目颗粒无收。
再举一组数据,2009年海宁速度轮滑世锦赛成年女子组300米个人计时赛中国最好成绩是26秒7,臧应璐选手获得了第七名的历史最好排名;2016年南京速度轮滑世锦赛成年女子组300米个人计时赛中国最好成绩是28秒001;2017年南京速度轮滑世锦赛成年女子组300米个人计时赛中国最好成绩是29秒899。29秒899的成绩,在2017年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少年女子甲组可以排到第五名,而少年女子甲组冠军的成绩是28秒631。
2018年圣巴轮滑产业分享会上,选手郭丹和教练贺鑫难得同台出现,郭丹在发言中谈到冰的历程几度哽咽。回想平昌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目赛场,多少中国轮滑人坐在电视前,期待这位速度轮滑界的傲子,能在冰上运动里也闯出一片天地。这位大大咧咧的姑娘,几乎成为了“跨界选材”的一个符号,就等着冠军的头衔坐实后发光发热。
今天让我们来多一些思考。小编有幸获得到中国速度轮滑界资深国际裁判刘雄弼先生的文章授权,他将从我国速度轮滑竞技层面对“冰”可行性探讨,给我们一些思考。
近年来,在轮滑界流行的一个词—跨界,十分火。其实,这个词并不陌生,跨界导演、跨界歌王、跨界演员、跨界教练、甚至通过“体育+”的形式出现,跨界合作、交错联合,尤其体育产业表现的更为明显,我国速度轮滑优秀运动员郭丹“跨界”,实现了她参加冬奥会比赛的梦想,也是她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应祝贺她不懈努力,在冬奥会冰上的表现!她的跨界使无数速度轮滑运动员欢欣鼓舞,跃跃欲试,甚至有的想“改行”,转向滑冰!
我国体育界的跨界是处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严重碰撞阶段,必须深化的前提下,为完成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一硬指标,体育总局苟仲文局长提出“跨界、跨项目、跨年龄”,然而跨界并非“转项”那么简单,他是一个混合产物,是一个交叉学科。
轮滑运动来自于冰上运动,这两项运动应是“姊妹运动”,我国轮滑运动的起步阶段,就有一大批冰上运动员转向花样轮滑、速度轮滑、轮滑球等,这种跨界推动了我国轮滑运动的发展。
“冰”在“三亿人口滑冰雪”的目标中 ,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也会推动“北冰南展”的实现,但从竞技的角度,‘冰’这种“反转”是否科学,值得探讨。郭丹之所以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能在“集体出发”项目中取得那样的成绩,是她的天赋和十几年刻苦训练的结果。她经历了多年冰上运动员难以完成的长距离专项训练(如轮滑场100圈以上滑、马拉松以及承受较重的轮滑鞋和场地摩擦力带来的较大负荷),她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力还有较强的速度耐力水平,十几年来她一直保持着中国女子速度轮滑的领军人物,所以当她脱下轮滑鞋换上较轻的冰鞋,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滑跑时,会凸显她的素质优势,又恰逢今年出现一项新面孔“集体出发”项目,更给了郭丹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冰”运动员,并在冰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等于“冰”战略的成功。
轮滑是滑冰的衍生物,是冰上运动员在没有冰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辅助专项训练,轮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技术动作结构与运动规律,既然他是在没有冰期的一种代训手段,所以不可能有更多速度滑冰运动员转向轮滑,就个别国外运动员“冰、轮”兼项,也不过寥寥无几的数例,它构不成一种趋势。
那么轮滑运动是否可以跨界!答案是可以跨界!但有个前提,是在巩固发展我国轮滑运动的大前提下,客观的、科学的、可行的跨界,而不是盲目的、机会的、甚至得不偿失的削弱一项运动对另一项运动的补充!速度轮滑可以跨界选材,可以学习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弯道技术、滑跑频率、技战术等,但对一个成熟的技术已“动力定型”的轮滑运动员来说,改项或兼项短道速滑,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几乎不可能。那么,跨界“大道”是否可行?答案只有一个,更为困难!
“大道”运动员不论短距离,还是全能运动员,首先从形态指标的身高和速度轮滑运动员就有很大区别,“大道”运动员身材高大,速度轮滑运动员身材相对矮小,两者直线滑跑技术完全不同,“双推”是速度轮滑运动员直线滑跑的特有技术,然而,这种特有技术在冰上完全失效,而速度滑冰运动员利用体重蹬冰、放松、滑进以及大的幅步等动作结构,轮滑运动员又很难掌握!
昌平冬奥运会速度滑冰比赛推出一张新面孔—“集体出发”项目!它集中了“大道”速滑和短道速滑的特点,采取了速度轮滑积分赛的竞赛规则,使这项比赛更具有挑战性与观赏性,也吸引了许多“大道”、短道及速度轮滑运动员参与角逐。
速度滑冰“集体出发”项目,是在速滑场地进行的一项比赛,与个人赛的赛道相比,“集体出发”项目的比赛场地没有间隔跑道划分,内、外道间界限取消,热身赛道也被加入其中,内径距离约353米,比赛成绩依据上述,要求选手在这个场地滑行16圈,在比赛过程中除终点冲刺外,有三次途中冲刺。运动员可在每次冲刺中获得积分并计入最终成绩排名。途中冲刺成绩分别在第4、8和12圈结束点为前三名运动员积分,即5-3-1分。终点冲刺前三名运动员依次获得60-40-20积分。也就是说,“集体出发”项目,最后到达终点的前三名运动员,不论途中是否有积分,最终都会是前三名。这项比赛对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是基础,绝对速度是关键。昌平冬奥会“集体出发”项目决赛,日本选手高木菜在倒数第三圈开始加速,最后两圈的平均速度约27秒几,最终获得金牌。这种拉锯式的滑跑比赛十几圈后,一般运动员不要说最后超越,就是跟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说“集体出发”项目这项比赛是首次列入冬奥会,许多“大道”运动员还没有关注参与这项比赛,我相信四年后,许多“大道”运动员会加入这项比赛角逐,到时竞争会更加白热化!一个成熟的轮滑运动员跨界“大道”“冰”更加不可能!如果将速度滑冰作为训练手段,又会速度轮滑原有的动作结构,故而得不偿失。
“冰转轮”容易,只要换一双鞋就实现了转换,而“冰”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要有冰,“北冰南展”呼吁了几十年,至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虽然近年来南方许多城市的商场,兴建了一些非标准小滑冰场,但都是以商为主的高成本、高消费娱乐场,不可能招来更多轮滑运动员“跨界”训练。“大道”速滑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冰上强国的象征,我国线米速滑场地和人才,这样的场馆建设,非莫属!
中国轮滑协会成立至今已三十五个春秋,在群众轮滑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竞技体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总伴随着潮起潮落,挣扎在运动的“初级阶段”,优秀速度轮滑女子运动员臧应璐、郭丹分别称霸十几年,在她们二十多年春兰秋菊,独领的运动岁月,不能不说是我国速度轮滑运动的悲哀!
跨界本来是件好事,通过不同项目的共性,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运动员在跨界中不断精华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提高自身从事的运动项目水平,也可通过跨界使一些不太适合从事速度轮滑的运动员找到新的出,甚至转项、改行都无可厚非,但跨界是一个领域应该整体思考的问题,从竞技体育的角度看“冰”,在短时间内,甚至三、五年内,对速度滑冰而言,不过是一个量的增加,无助于质的提高。轮滑运动在跨界的热潮中需要从长计议而不是权宜之计!需要加强与发展,而不是盲目转项,
本文由325游戏 (www.325qp.net)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